快三平台

快三平台 > 区部门网站 > 区发展和改革局 > 工作动态

快三平台 发改局、城改办“双到”扶贫工作项目情况

信息提供日期 : 2012-12-10 00:00来源 : 区发改局

   自2009年12月开展扶贫开发“双到”工作以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区驻和平工作组的指导支持下,快三平台 发改局、城改办高度重视驻村帮扶工作,严格按照“双到”扶贫开发工作要求,扎实有序的推进各项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为南湖村全面实现脱贫致富打下了坚实基础。

    根据省、市、区统一部署,区发改局、城改办担负着该村237户贫困户1045名贫困人口的对口帮扶任务。近三年来,在当地党委政府的支持及村两委的密切配合下,帮扶单位突出重点,狠抓落实,使南湖村的扶贫开发“双到”工作进展顺利。截至2012年12月份,共落实帮扶项目16个,投入帮扶资金979.5万元,其中帮扶单位自筹资金435万元万元(含区财政专项资金125万元,农房改造资金171万元)、省财政专项扶持资金373.5万元,县级财政专项扶持资金90万元,社会扶贫资金81万元。现该村2012年村集体收入已达16万元,237贫困户年人均纯收入已超过2500元,脱贫率达到100%,村容村貌、民生建设明显改善。

  一、领导重视,系统协调,有效推进“双到”工作 

  自扶贫“双到”工作开展以来,为切实加强对扶贫开发“双到”工作的组织领导,确保此项工作顺利开展,我们两个帮扶单位联合成立了以一把手(冯流看、谢晖晖)为组长的“双到”工作领导小组,分管领导(韦家伟、刘庆丰)任副组长,相关科室责任人为小组成员,领导小组下设专项办公室,负责“双到”工作的组织、安排、协调、督导等相关基础工作,并委派驻村干部长期全脱产真正扎根农村,一心落实扶贫工作,系统协调村两委班子,层级抓落实,形成一个精而专、广而实的构架体系,大大提高了相关工作开展的效率。

  二、抓住重点,打造亮点,扎实搞好常规项目 

  1、提升基础设施配置

  针对原有南湖村基础设施及生活配套落后的问题,帮扶单位在水利、道路、农房改造、基础配套等方面进行了重点扶持。一是落实资金20万元帮助南湖村开展农田水利灌溉设施建设工程,修建灌溉渠道1500多米,受益农田近200亩,受益村民近2000人。二是帮扶单位于2011年出资23万元,2012年出资30万元,帮助南湖村开展新洞路一期、二期道路硬底化工程,解决新洞村居民长期与外界交通不便的问题,同时实现了整村道路硬底化率100%。三是借助省农房改造政策东风,率先开展全村泥瓦房改造宣传和指导,并投入区财政资金,给予竣工验收通过的住房困难户每户5000元补助。截至2012年11月,已全面完成全村342户住房困难户农房改造计划任务,实现整村无危房、无泥瓦房的既定目标。最后,两个单位筹资3万元,帮助南湖村修建一个公厕,二个垃圾中转池,村公共服务设施得到不断完善。村容村貌有了焕然一新的感觉。

  2、大力开展集体致富项目

  为真正实现整村脱贫致富,多举措扶持村集体致富项目开展。首先发动村辖区爱心企业热龙温泉度假村全额出资扶持村委会投资河源市高新科技园入股分红,每年为村集体增加3万元集体经济收入。根据区统一部署,将2011年财政增量资金60万元投入到和平县福和“双到”产业基地,2011年南湖村已分红5万元,2012年分红10万元,以后20年每年分红3.5万元;其次是帮扶单位利用龙头企业优势,投入资金22万元,发动企业捐资66万元,购买挖掘机一部,成立了南湖村工程队,并与热龙温泉企业达成协议,利用热龙温泉二期开发契机,结合农房征地改造项目,稳定承包了一定量的开发工程,每年可为村集体带来2万元收益。最后利用地理环境优势,于2012年投资15万元开办新洞温泉水养殖场,养殖泰国牛蛙等高产值水产物,并帮助养殖场开发外地产销渠道,保证稳定产收,每年可为村集体带来1万元收益。

  3、主导产业取得新进展,以点带面,增加贫困农民收入,逐步实现长效发展目标。

  鉴于南湖村热龙温泉度假村是和平县著名的旅游景点,每年客流量很大,度假村周边已形成一定规模的餐饮及农产品批发销售区域。帮扶单位根据本村实际情况,大力扶持肉鸡养殖业,于2012年追加投资30万元,加大对南湖村养殖场投入,并协议给贫困农户发放鸡苗及生产用饲料800元,由养殖场提供技术指导和培训,以家庭经营为基础,在肉鸡达到一定标准后由养殖场统一回收,统一销售,实现共担风险。积极协调热龙温泉及周边餐饮业,定期收购养殖场肉鸡,保证稳定产收。在南湖村形成了以肉鸡养殖为主导产业、多种专业合作社为带动的发展格局,以点带面,逐步行成长效发展机制。

  4、提供稳定劳务渠道

  我帮扶单位按计划大力开展“走出去,带回来”的政策,专门聘请深圳专家分种养、建筑工程、家政劳务等方面开展了多次专题培训,并且联系了包括热龙温泉、深圳建筑装饰企业等多家用人单位,实现了237户贫困户家家有课听、有工打、有技学,一方面既保证了贫困户稳定打工脱贫,另一方面更是鼓励他们务工学习后,反馈村里,除了将打工的工资带回来,更要将所学的专业技能带回来,带动更多的村民持续致富。

  5、 民生建设取得新成效。一方面我们积极协助当地政府与村两委办好新农合、低保事宜,另方面还出资6.2万元为全村600多户贫困户村民购买了新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村社会保障体系较为完善。

  6、加强教育扶持力度。落实“教育优先”方针,给村小学困难学生捐赠学习用品等。在保证义务教育内入学率100%基础上,对非义务教学有学费困难的学生实行点对点帮扶方法。2011年和2012年,两个帮扶单位共筹措教育扶持资金5.1万元,奖励本村15名考入大学学生,鼓励其努力学习本领,毕业后回馈家乡建设。

  三、加强两委建设,强化管理,落实各项规章制度 

  一是采取帮扶双方共建形式,强化村两委班子思想建设。先后召开村民代表、村委、党支部等各种形式的座谈会次8次,开展党员慰问活动2次、两委交流学习2次,提高了村两委思想素质。二是加强村两委硬件软件建设,落实和规范各项制度。帮助实现村委“五有”;另方面协助村两委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并规范上墙,实现党务、村务、财务以及帮扶项目公开,接受群众监督。

分享到: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粤ICP备12001664号网站标识码:4403040003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2541号 区政府行政执法投诉邮箱:[email protected] 区政府及各行政执法部门行政执法监督投诉举报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