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三平台

快三平台 > 政务公开 > 政务专题 > 福田五公开专栏 > 落实情况公开

区环水局2018年工作总结和2019年工作计划

信息提供日期 : 2019-01-21 00:00来源 : 快三平台 环境保护和水务局

  2018年,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居环境委、市水务局的大力指导下,我局全力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用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建设重点战略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坚决打赢水污染防治、蓝天保卫战等战役,持续巩固河流黑臭水体治理成果,努力打造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的“美丽福田”。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2018年主要成绩和亮点举措

  (一)实施治水提质,持续提升城区水环境

  1.正本清源提前、超额完成。累计完成755个小区排水管网雨污分流改造,提前、超额完成市治水提质办“500个排水建筑与小区排水管网正本清源改造”指标任务,正本清源完成率104%,全市第一;治水提质项目投资完成率83.3%。

  2.优质饮用水入户稳步推进。完成50个小区优质饮用水入户供水管网改造,发动640个小区完成申报,并开展优质饮用水入户第二阶段(2018-2020年)前期工作,进一步保障了市民身体健康,有效节约了水资源。

  3.黑臭水体治理成果持续巩固。完成梅林水库新洲河补水工程,推进新洲河流域水环境提升、五河暗涵段黑臭水体治理等工程,巩固黑臭水体治理成果。顺利通过中央环保黑臭水体整治专项督察,在生态环境部的督察通报中,我区三段黑臭水体均消除黑臭,福田河登上黑臭水体治理光荣榜。

  4.“河长制”制全面深入推行。各级河长对管辖河道巡河共计1649次,其中区级河长巡河90次。各级河长在巡河过程中,及时发现重点难点问题,跟踪落实解决。定期开展清河行动,清理河流及沿岸污染;全面落实“互联网+河长制”要求,组织使用“广东智慧河长APP”“河长制公众服务APP”“深圳河务通”等信息化软件。

  (二)创建生态文明,全面打造绿色福田

  1.危险废物管理规范务实。强化对辖区946家产废企事业单位管理,制定工业、印刷等5类行业危废规范管理工作指引,指导50余家重点产废单位规范落实管理制度,检查产废企业53家,完成产废企业基本信息普查229家;开展环境安全隐患排查治理,确保危废规范管理抽查合格率90%以上。

  2.清洁生产审核有序推进。通过召开指导培训会、发动自愿清洁生产审核技术服务机构、现场走访等形式鼓励与引导企业参与自愿清洁生产审核,59家企业参加自愿清洁生产审核培训,22家企业提交自愿清洁生产审核申请。督促深圳赛意法微电子有限公司等3家强制清洁生产企业参加强制清洁生产审核培训,依规开展强制清洁生产审核。

  3.低碳宣传引领时尚。开展“3·22世界水日中国水周”宣传,提升居民爱水、惜水、节水、护水意识;开展2018年世界环境日“乐创6·5”主题活动,组织乐创环保及文艺作品征集、展演;开展“低碳竞赛”宣传,举办40期低碳知识有奖问答,总访问量达9万多人次,有效问卷7万人次。“环保课程”低碳学校竞赛吸引30多所学校上千名学生参与,有效答题问卷5000余份。

  4.环评审批务实高效。深入落实“放管服”改革、“不见面审批”服务事项、“一网通办”等要求,提升政务服务效能。通过行政审批1026宗,其中环保类审批609宗,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登记表备案平台166宗,中午或夜间建筑施工噪声排放许可审批386宗,水务类审批417宗。

  (三)开展环境治理,全力构建生态福田

  1.“蓝天保卫战”措施有力。全面落实“深圳蓝”可持续行动,将我区承担的9大工程40项工作任务分解细化,由区委区政府与30个责任单位签订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责任书。开展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专项整治,排查重点区域64家餐饮企业、52家工业企业、19家工地,对工地扬尘、餐饮油烟等空气污染源实施24小时全覆盖监控。

  2.网格化空气监测体系全面布局。布局PM2.5自动监测网络,完成10个街道空气监测子站、红树林生态公园空气自动监测子站、16个微型自动监测子站建设,形成“一街一站”网格化空气监测体系,全面构建起福田网格化空气监测体系。利用科技手段24小时不间断监测空气质量,为环境治理提供技术支撑。

  3.水生态城区建设强力推进。完成禾镰坑水库溢洪道改造工程、红树林生态公园保税区入园通道工程。强力推进莲塘尾水库生态改造、广深高速红树林生态公园段雨水渠水环境综合整治等水务工程,持续提升辖区水生态景观。

  4.土壤环境质量稳步提升。开展重点区域土壤环境质量调查,完成6家重点行业企业用地、1.68平方公里园地及10平方公里城市公园草地土壤环境质量详细调查。确定园地土壤采样布点数31个、公园草地布点数45个,确定需治理与修复的污染地块清单。对风险筛查确定的重点行业初步采样名单内的企业开展土壤监测,建立重点行业企业污染地块清单和优先管控名录。

  5.海绵城市建设有序推进。印发《快三平台 海绵城市专项规划》,组织召开2次快三平台 2018年快三平台 海绵城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会议、2次海绵城区建设技术培训会;印发《快三平台 2018年海绵城市建设工作任务分工》,将2018年计划完工的海绵建设项目纳入年度项目库,完成考核目标20.3%。完成快三平台 系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支持公开采购工作及本底调查、启动海绵城市建设三年达标实施方案制定工作。

  6.红树林生态公园管理到位。配合访客中心展示厅施工建设,监督公园管理中心做好制度精细化与安保。利用公园自然生态条件开展153次公众导览、团队导览148次、参访调研96次、志愿者培训110次,来园参与活动人数29346人,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1441次,累计服务时数4233小时。

  (四)严格环境执法,强化污染治理

  1.环境执法力度持续加大。累计出动人员10000人次,检查企业4900家次,约谈190家次,督促1500家餐饮单位开展油烟污染治理,对餐饮环境违法立案49宗,处罚金额60万元;对环境水务违法行为立案350宗,作出行政处罚决定320宗,处罚1200.9493万元,移送涉嫌环境犯罪案件4宗,配合公安部门抓捕4人。

  2.环境水务信访妥善处理。全年受理环境水务信访投诉12000宗,处理率、回复率均为100%。约谈投诉强烈的在建工地等单位122家次,人员300人次;落实领导包案制度,将北大医院设备噪声扰民、上步码头作业噪声扰民等案件实施领导包案处理,引入第三方信访调解,及时化解北大医院设备噪声问题。

  3.行政处罚案件办理高效。收案审查务违法案件356宗,制作送达行政处罚告知书332份,依法作出责令改正违法行为决定230宗,作出行政处罚决定320宗,罚款总额1200.9493万元。发出催告通知书90宗,结案256宗。举行听证会7宗,行政复议10宗,行政诉讼4宗,送法院强制执行56宗。

  4.污染源隐患排查深入开展。累计对150家医疗机构、重点工业企业等开展环境安全大排查,针对个别单位存在标识不全、应急预案未编制或备案等情况,委托第三方专业技术人员召集企业主管人员进行座谈、培训,跟踪指导企业编制治理方案,督促落实整改。

  5.“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成效显著。逐一核查中央环保督察交办的涉及我区的48件案件,多次组织案件办理情况“回头看”行动,所有问题均已解决。我区累计收到交办案件26宗,22宗主办案件均已办理完毕,办结率100%。立行立改26宗交办案件,各项整改措施落实到位。

  6.“利剑二号”专项执法全面启动。出动6000余人次,排查“小散乱污”企业、扬尘工地等7类污染源2000余家次,其中涉水工业污染源35家次,涉“小散乱污”企业1000余家次,面源污染源600余家次,扬尘工地600余家次。共发现环境问题企业49家,立案查处38家。

  7.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稳步推进。开展生活源锅炉清查,清查锅炉单位227家,清查出符合技术规定锅炉62台;投入普查员和普查指导员114人,入户清查企业19091家,全面完成工业源清查。今年3月,原生态环境部污莅临我区调研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对我区污普工作给予充分肯定。

  (五)打造智慧三防,确保公共安全

  1.汛前检查细致到位。2018年度我区平均降雨量为2057.9毫米,同比上涨8%。暴雨黄色预警29次、橙色预警7次、红色预警1次,台风白色预警9次、蓝色预警4次、黄色预警4次、橙色预警4次、红色预警1次。三防办组织相关单位,认真开展汛前检查,出动2100人次,发出检查通知书498份,检查在建项目524次,检查边坡172处,细化排查14363栋建筑。

  2.实战盲演圆满完成。全年开展6次应急演练,出动应急救援队伍1200人,出动救援、医护等车辆368台。参演队伍反应快速、应对及时、处置合理,圆满完成了各项演练任务,达到了锻炼应急队伍、验证应急预案的目的。

  3.防汛防灾获“零死亡”佳绩。今年共接报路面积水点62处,地面坍塌事故52起,地面下沉18起。其中第22号台风“山竹”为35年一遇超强台风,全区落实应急抢险队伍2537人,排涝泵车等装备56台套,救生衣等三防物资3万余件套,出动巡查人员6570人次、车辆1621车次,排查危险区域、重点部位3593次,加固设施5971处,设置警示牌233个,转移安置避险人员20949人。因部署到位、防御及时、措施有力,我区获得“零死亡”佳绩。

  4.“智慧三防”如期落地。协调中电科开展智慧三防系统软件开发、易涝点监测点位布设及易涝点三维仿真模型建设,接入市三防办、市治河办的水位监测数据,如期完成系统建设。该系统在“艾云尼”“山神”“百里嘉”“山竹”等台风防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正式启用快三平台 “智慧三防”APP,完成5条河流、4座水库的视频监控点安装。

  5.地陷防治务实有效。今年我区发现地面坍塌隐患70起,其中地面坍塌52起、地面下沉18起,所有地陷事故均第一时间明确责任单位、安排抢修。开展市政道路地面坍塌检测,对13个Ⅲ级隐患点和20个关注级隐患点及时开展整治,并进行长期监测和巡视。

  二、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一)环境信访投诉逐年增加,基层环保执法力量严重不足。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和“放管服”改革降低了企业准入门槛,餐饮、酒吧等中小污染源数量激增,作为高度建成区,我区地域狭小、人员密集,大气及噪声污染影响较大,环境信访投诉案件逐年增加,近几年基本都在13000宗以上,列全市各区前三。我区未设置环保机构,环保网格化管理仍未落实。2011年区级大部制机构改革后环保和水务的职责合并,加上市人居委不断下放监管事项,现有人员和装备已明显与新形势不相适应,我局环境监管任务异常繁重。

  (二)“蓝天保卫战”面临重重掣肘,亟需加大协调力度。我区全力部署污染防治攻坚战,积极守护“深圳蓝”,实际工作中面临系列困难。一是餐饮油烟整治困难重重。“‘深圳蓝’可持续行动计划”要求全部餐饮场所安装油烟处理设备,并定期维保、监测,我区餐饮企业数量庞大,全面推进需大量人力物力;定期维保、定期监测缺乏法律依据,部分餐饮企业不愿意自行委托监测,导致此项工作推进滞后。二是“锅炉清洁能源替代项目”推进困难。“深圳蓝’可持续行动计划”要求天然气锅炉进行低氮燃烧器改造,但现行法律无强制措施,部分企事业单位不愿改造。

  (三)建筑施工噪声污染严重,多年雄踞环境投诉“榜首”。我区建筑施工噪声污染投诉多年占据环境污染投诉“榜首”。2018年建筑施工噪声投诉量7130宗,占噪声类投诉的84%。究其原因:一是建筑项目大量上马。很多市政项目因政治要求、工期要求短夜间赶工,引发激烈投诉。二是环保、交警法规冲突。环保法规要求工地白天施工,交警法规要求重型施工车辆夜间才能上路,冲突明显。三是噪声污染违法成本低。噪声污染违法成本低,数万元的处罚与高额违约金不成比例,且噪音污染瞬时性、局部性、分散性强,执法取证难。四是缺乏有效执法手段。对噪音污染制造者以罚代管为主,治理手段乏力,违法行为易反弹。

  三、2019年工作计划

  2019年,我局将严格落实“四个走在全国前列”、高质量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典范城区要求,努力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积极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低碳美丽的现代化示范区。

  (一)加强河道治理,打造市民亲水平台。完成新洲河、凤塘河生态补水工程,增加河道补水量和水面率,提升河流水环境;完成福田河、新洲河、皇岗河、笔架山河及凤塘河排污口整治及清淤工程,消除五河暗涵段黑臭水体;推进新洲河流域水环境提升工程,打造绿色生态山海通廊,营建市民亲水休憩带。

  (二)实施优质饮用水入户,改善市民龙头水质。分三期实施优质饮用水入户第二阶段工程,力争完成第5期工程65个小区约18723户及第6期工程146个小区约62977户的供水管网更新改造主体工程,完成第七期工程招标。

  (三)整治城市水环境,打造水生态城区。完成莲塘尾水库生态改造、红树林生态公园西区水环境整治、福荣路旧村雨水口整治等水环境提升工程,构建人工湿地、景观水体、雨洪调蓄相结合的复合生态系统,营造低维护的水资源环境。

  (四)开展内涝整治,完善“智慧三防”。完成香梅路片区内涝整治工程,整治其它70多个易涝点。深入打磨三防系统、智慧三防移动模块,完成剩余13个易涝点监测设备安装和剩余易涝点积水预警预测模型,完善易涝点、水库等重点区域监控预警。

  (五)严格环境监管,打赢“蓝天保卫战”。持续实施大气污染防治,全面实施十大工程,严格管控污染源,有序推进大气环境质量提升,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持续提升生态环境质量。

  (六)构建绿色生态,引领低碳发展。开展正本清源、海绵城市及“3.22世界水日”“6.5世界环境日”“12.4法治宣传日”“低碳竞赛”等主题宣传;加大媒体宣传力度,提升“生态福田”微信公众号运营质量、做好报刊媒体宣传工作。

分享到: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粤ICP备12001664号网站标识码:4403040003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2541号 区政府行政执法投诉邮箱:[email protected] 区政府及各行政执法部门行政执法监督投诉举报方式